益肤科普:如何看待成分表1%分界线?
- 2020/11/0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成分被开发出来,由此产生的各种宣传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面对这些宣传出来的效果,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成分党而言,成分表1%分界线是判断产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益肤科普:如何看待成分表1%分界线?
【概要描述】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成分被开发出来,由此产生的各种宣传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面对这些宣传出来的效果,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成分党而言,成分表1%分界线是判断产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 分类:护肤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06 15:28
- 访问量:
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成分被开发出来,由此产生的各种宣传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面对这些宣传出来的效果,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成分党而言,成分表1%分界线是判断产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效果怎么判 含量说了算 按照国家化妆品成分标示方法规定,化妆品所有成分的排列顺序,都应按含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含量或浓度越高,排序越靠前。不过要重点注意的是,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可在最后一种含量≥1%的成分后面随意排列。这也是很多成分党分析产品特性的主要依据之一。 俗话说,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同理,抛开剂量谈效果也是不合理的。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产品打着祛斑、美白、除痘、抗老的成分噱头,其实含量都低于1%,而因为含量不高,消费者使用之后,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虽然不良商家可以通过含量极少的成分打造宣传噱头。我们也可以通过找出1%分界线,以此来判断该成分是否有效。如果在1%分界线之后的成分是作为该产品宣传的卖点,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个噱头。 比如某些产品主打烟酰胺美白,但它成分表里烟酰胺排序排在1%分界线后,说明含量肯定是小于1%。而我们要知道,烟酰胺要达到美白的效果,至少要达到1%以上,甚至有添加到5%。可见,要靠低于1%的烟酰胺来达到美白效果,显然是不靠谱的。 区分1%分界线 认准这些成分 由上可见,1%分界线对于我们选择护肤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面对化妆品又长又复杂的成分表,又该如何分辨哪些成分高,哪些成分低,以及认清1%分界线呢?一般来讲,成分表的前半部分,含量较高,而1%分界线并不难找,通常只要找到成分表中的增稠剂、防腐剂的具体名称,就能找到1%分界线。
增稠剂:胶凝剂,是一种能增加胶乳、液体黏度的物质。增稠剂可以提高护肤品的黏度,改善其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改变护肤品的物流形态。常见的增稠剂包括:烷醇酰胺类如椰油二乙醇酰胺;纤维素类以及天然胶类;无机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钾;脂肪醇、脂肪酸类如月桂醇、肉豆蔻醇、C18-36酸、亚油酸等。 防腐剂:以抑制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的生长和繁殖为目的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保持化妆品的性质稳定,使其开盖使用后不易变质,延长保存时间。常见的防腐剂包括:醇类如苯氧乙醇;尼泊金酯类如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异丙酯和异丁酯;甲醛释放体类如咪唑烷基脲、重氮咪唑烷基脲,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混合物(CMIT/MIT);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等。
当然,化妆品1%分界线也不是“金科玉律”,不是所有低于1%的成分都是无效的!比如说视黄醇,在化妆品中的含量一般会被控制在1%以下,在这个浓度下,产品不仅有效,还有安全保障。此外,白藜芦醇、谷胱甘肽、硫辛酸等抗氧化剂;α-红没药醇、尿囊素等抗炎剂;也并不需要很高的含量,1%以下就能起作用。 总的来说,1%分界线是帮助快速判断成分有效性的办法,但不能说明一切,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成分本身的特点来判断添加量和有效性的关系。不少人只认1%分界线,认为低于1%的都是无效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区。

益肤科普:如何看待成分表1%分界线?
- 分类:护肤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06 15:2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成分被开发出来,由此产生的各种宣传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面对这些宣传出来的效果,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成分党而言,成分表1%分界线是判断产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益肤科普:如何看待成分表1%分界线?
【概要描述】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成分被开发出来,由此产生的各种宣传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面对这些宣传出来的效果,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成分党而言,成分表1%分界线是判断产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 分类:护肤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06 15:28
- 访问量:
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成分被开发出来,由此产生的各种宣传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面对这些宣传出来的效果,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成分党而言,成分表1%分界线是判断产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效果怎么判 含量说了算 按照国家化妆品成分标示方法规定,化妆品所有成分的排列顺序,都应按含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含量或浓度越高,排序越靠前。不过要重点注意的是,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可在最后一种含量≥1%的成分后面随意排列。这也是很多成分党分析产品特性的主要依据之一。 俗话说,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同理,抛开剂量谈效果也是不合理的。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产品打着祛斑、美白、除痘、抗老的成分噱头,其实含量都低于1%,而因为含量不高,消费者使用之后,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虽然不良商家可以通过含量极少的成分打造宣传噱头。我们也可以通过找出1%分界线,以此来判断该成分是否有效。如果在1%分界线之后的成分是作为该产品宣传的卖点,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个噱头。 比如某些产品主打烟酰胺美白,但它成分表里烟酰胺排序排在1%分界线后,说明含量肯定是小于1%。而我们要知道,烟酰胺要达到美白的效果,至少要达到1%以上,甚至有添加到5%。可见,要靠低于1%的烟酰胺来达到美白效果,显然是不靠谱的。 区分1%分界线 认准这些成分 由上可见,1%分界线对于我们选择护肤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面对化妆品又长又复杂的成分表,又该如何分辨哪些成分高,哪些成分低,以及认清1%分界线呢?一般来讲,成分表的前半部分,含量较高,而1%分界线并不难找,通常只要找到成分表中的增稠剂、防腐剂的具体名称,就能找到1%分界线。
增稠剂:胶凝剂,是一种能增加胶乳、液体黏度的物质。增稠剂可以提高护肤品的黏度,改善其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改变护肤品的物流形态。常见的增稠剂包括:烷醇酰胺类如椰油二乙醇酰胺;纤维素类以及天然胶类;无机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钾;脂肪醇、脂肪酸类如月桂醇、肉豆蔻醇、C18-36酸、亚油酸等。 防腐剂:以抑制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的生长和繁殖为目的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保持化妆品的性质稳定,使其开盖使用后不易变质,延长保存时间。常见的防腐剂包括:醇类如苯氧乙醇;尼泊金酯类如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异丙酯和异丁酯;甲醛释放体类如咪唑烷基脲、重氮咪唑烷基脲,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混合物(CMIT/MIT);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等。
当然,化妆品1%分界线也不是“金科玉律”,不是所有低于1%的成分都是无效的!比如说视黄醇,在化妆品中的含量一般会被控制在1%以下,在这个浓度下,产品不仅有效,还有安全保障。此外,白藜芦醇、谷胱甘肽、硫辛酸等抗氧化剂;α-红没药醇、尿囊素等抗炎剂;也并不需要很高的含量,1%以下就能起作用。 总的来说,1%分界线是帮助快速判断成分有效性的办法,但不能说明一切,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成分本身的特点来判断添加量和有效性的关系。不少人只认1%分界线,认为低于1%的都是无效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区。
益肤科普:如何看待成分表1%分界线?
- 分类:护肤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06 15:2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成分被开发出来,由此产生的各种宣传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面对这些宣传出来的效果,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成分党而言,成分表1%分界线是判断产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益肤科普:如何看待成分表1%分界线?
【概要描述】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成分被开发出来,由此产生的各种宣传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面对这些宣传出来的效果,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成分党而言,成分表1%分界线是判断产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 分类:护肤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06 15:28
- 访问量:
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成分被开发出来,由此产生的各种宣传噱头也是层出不穷。作为消费者,面对这些宣传出来的效果,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成分党而言,成分表1%分界线是判断产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效果怎么判 含量说了算 按照国家化妆品成分标示方法规定,化妆品所有成分的排列顺序,都应按含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含量或浓度越高,排序越靠前。不过要重点注意的是,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可在最后一种含量≥1%的成分后面随意排列。这也是很多成分党分析产品特性的主要依据之一。 俗话说,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同理,抛开剂量谈效果也是不合理的。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产品打着祛斑、美白、除痘、抗老的成分噱头,其实含量都低于1%,而因为含量不高,消费者使用之后,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虽然不良商家可以通过含量极少的成分打造宣传噱头。我们也可以通过找出1%分界线,以此来判断该成分是否有效。如果在1%分界线之后的成分是作为该产品宣传的卖点,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个噱头。 比如某些产品主打烟酰胺美白,但它成分表里烟酰胺排序排在1%分界线后,说明含量肯定是小于1%。而我们要知道,烟酰胺要达到美白的效果,至少要达到1%以上,甚至有添加到5%。可见,要靠低于1%的烟酰胺来达到美白效果,显然是不靠谱的。 区分1%分界线 认准这些成分 由上可见,1%分界线对于我们选择护肤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面对化妆品又长又复杂的成分表,又该如何分辨哪些成分高,哪些成分低,以及认清1%分界线呢?一般来讲,成分表的前半部分,含量较高,而1%分界线并不难找,通常只要找到成分表中的增稠剂、防腐剂的具体名称,就能找到1%分界线。
增稠剂:胶凝剂,是一种能增加胶乳、液体黏度的物质。增稠剂可以提高护肤品的黏度,改善其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改变护肤品的物流形态。常见的增稠剂包括:烷醇酰胺类如椰油二乙醇酰胺;纤维素类以及天然胶类;无机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钾;脂肪醇、脂肪酸类如月桂醇、肉豆蔻醇、C18-36酸、亚油酸等。 防腐剂:以抑制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的生长和繁殖为目的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保持化妆品的性质稳定,使其开盖使用后不易变质,延长保存时间。常见的防腐剂包括:醇类如苯氧乙醇;尼泊金酯类如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异丙酯和异丁酯;甲醛释放体类如咪唑烷基脲、重氮咪唑烷基脲,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混合物(CMIT/MIT);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等。
当然,化妆品1%分界线也不是“金科玉律”,不是所有低于1%的成分都是无效的!比如说视黄醇,在化妆品中的含量一般会被控制在1%以下,在这个浓度下,产品不仅有效,还有安全保障。此外,白藜芦醇、谷胱甘肽、硫辛酸等抗氧化剂;α-红没药醇、尿囊素等抗炎剂;也并不需要很高的含量,1%以下就能起作用。 总的来说,1%分界线是帮助快速判断成分有效性的办法,但不能说明一切,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成分本身的特点来判断添加量和有效性的关系。不少人只认1%分界线,认为低于1%的都是无效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区。